品牌电商控价怎么做?价格渠道管控操作方法?
线上价格乱象(低价甩卖、窜货、仿冒)是品牌的“隐形杀手”——某母婴品牌曾因乱价导致官方旗舰店销量下滑30%,用户调研显示“65%消费者认为低价=假货”。但别慌!掌握这套“监测-打击-管控-防御”全流程,品牌方也能轻松实现价格稳定!
一、前期核心:精准监测,锁定“乱价源头”
控价的前提是“精准打击”,盲目清理只会浪费资源!
1. 工具监测:用数据工具“自动扫雷”
- 推荐工具:
- 官方工具:生意参谋(淘宝/天猫)、京东利适(京东)、利适报通(拼多多);
- 操作步骤:
① 设定“监测矩阵”:输入“品牌词+产品型号”(例:“XX奶粉X01”),覆盖主流平台(淘宝/京东/拼多多/抖音/快手)及垂直渠道(得物/小红书);
② 设置“价格红线”:以官方建议零售价(MSRP)为基准,设定“预警线”(如MSRP的85%)和“违规线”(如MSRP的70%),自动抓取低于线的链接;
③ 开启“隐藏链接抓取”:部分商家会删标题关键词(如“官方”“正品”),但商品页仍能搜到,工具需支持“关键词联想抓取”。
2. 人工复核:排除“误伤”,锁定“真凶”
工具抓取的链接可能有“误伤”(如授权店的促销活动),需人工复核:
- 查资质:通过“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”核查店铺营业执照,非授权经销商直接标记;
- 比详情页:盗用官方主图/详情页的店铺(官方图带品牌水印,非授权店可能模糊/裁切);
- 验价格:对比多个平台(如淘宝官方店卖300元,某拼多多店卖180元),若差价过大且无合理理由(如清仓),基本是恶意低价。
二、核心策略:分场景“精准打击”低价乱价
场景1:非恶意低价(新手店促销/清仓)
目标:引导整改,避免冲突。
- 操作步骤:
① 发《价格整改函》:明确违规事实(截图+价格对比),要求48小时内下架,否则启动投诉(模板见文末);
② 谈判施压:联系店铺负责人(千牛/拼多多客服留言),强调“品牌方已监测到低价,影响店铺评分”;
③ 若仍不整改,再用“平台规则”或“知识产权投诉”强制下架(成本低,效率高)。
场景2:恶意低价(窜货/仿冒/虚假宣传)
目标:快速清理+威慑源头。
-
方式1:平台规则施压(通用方法):
- 盗图:用“著作权侵权”投诉(上传原图+侵权对比图,淘宝/拼多多2-3天处理);
- 售假:提供“品牌授权书+第三方鉴定报告”(如SGS),选“售假”投诉(平台核实后秒下架);
- 虚假宣传:上传“原价未销售”的历史页面截图(用“购物小票”“平台价格记录”证明),选“价格欺诈”投诉。
-
方式2:渠道管控溯源(针对窜货):
① 绑“区域码”:给产品贴“防窜货码”(扫码显示“仅限XX省销售”),跨区销售自动锁单(消费者收不到货,乱价卖家白干);
② 查物流记录:通过经销商发货单号,锁定跨区销售的“源头仓库”,联合品牌方处罚(扣保证金、取消代理权);
③ 签《价格承诺书》:与授权经销商约定“最低售价”,明确“乱价即断供”(附模板)。 -
方式3:法律兜底(针对屡教不改):
对恶意售假、长期低价扰乱市场的卖家,协助工商举报(12315)或起诉(依据《反不正当竞争法》),用法律威慑“不敢再犯”。
场景3:仿冒/假货(最伤品牌信任)
目标:从源头切断假货流通。
- 操作步骤:
① 平台投诉:用“知识产权保护平台”投诉“商标侵权”“售假”(需提供商标注册证+鉴定报告);
② 联合警方:若假货销售额超5万(刑事立案标准),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,追究刑事责任;
③ 用户教育:包裹卡写“扫码查授权,假一赔十!举报假货成功送50元券”(用户主动帮你清理)。
三、长效防御:3招让低价“不敢再来”
- 技术锁价:定期更新防窜货系统(如升级区域码规则),增加乱价卖家的“作案成本”;
- 规则锁店:加入平台“优质品牌”计划(如淘宝“星标品牌”、京东“正品联盟”),守价店铺搜索排名靠前(用户更容易搜到正价);
- 数据复盘:每周统计“低价链接来源”(如某省经销商占比高),针对性加强该区域管控;每月分析“违规类型分布”(如盗图占40%、窜货占30%),调整控价策略。
总结:品牌电商控价的“黄金法则”
短期靠“技术+规则”快速清链(7天清80%低价链接);
中期用“渠道+法律”威慑源头(15天复发率<10%);
长期靠“数据+用户”建立壁垒(让消费者只认正价)!
创建时间:2024-02-06 15:41
넶浏览量:0